近日,专家组对开云APP串关 青稞种业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的青稞多元用途新品种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粮草通用型品种“海青21号”亩产达672.05公斤,创青海省青稞高产典型;糯性加工专用品种“海青糯1号”与黑青稞新品种“海青黑5号”亩产均突破500公斤,标志着青海青稞在产量与品质方面实现双提升。
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及青海省青稞联合育种攻关等项目,成功集成新品种与轻简化抗逆丰产技术体系。“海青糯1号”作为全省首个全糯型青稞品种,支链淀粉含量达到100%,亩产达531.33公斤;“海青黑5号”在柴达木灌区亩产为535.77公斤,在高寒旱作区亦达422.53公斤,有效破解了以往优质青稞产量偏低的瓶颈,实现高产与高值化的有机统一。黑青稞、糯青稞等加工专用型品种的产值较传统粮用品种提升20%以上,为青海青稞产业从产量导向转向品质效益导向提供了坚实的品种支撑。目前,“海青”系列多元新品种已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全省多个青稞主产县建立核心示范田,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
多元用途青稞新品种的成功选育,是科企协同推进“育繁推”一体化育种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开云APP串关 将依托青海省麦类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优化与新品种(系)配套的抗逆丰产技术体系,通过“科研基地+示范推广基地+基层推广站+示范主体”的协同推广机制,持续推进青稞产业向高值化、功能化方向转型,为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供稿:农林科学院
【编辑:赵浩威 责任编辑:金萍】